“凤起路建国路口,丁小姐要去西溪数码港,愿意加价5元……”类似的女中音,在杭城的出租车里通过各式各样的打车软件不停地滚动着。
实际上,杭城的哥开始使用微信和打车软件来揽生意早已不是新闻,但最近这波潮流愈演愈烈——支付宝近日声称用支付宝钱包付打车款,每单乘客和司机各有奖励。而微信也随即表示,只要用微信支付便补贴乘客和司机。
微信、支付宝,双双贴钱求打车。听起来这场“土豪架”,似乎让很多乘客都成了受益者。可实际上,有许多人都觉得自己被这场新媒体的打车大战“殃及池鱼”——
这不,前两天杭州人屠晓就给本报96068打来电话吐槽,他说自己前几天晚高峰时在文一路愣是站了快2小时才打到车:“现在微信、打车软件都盯上了打的这一块,很多的哥都一门心思接这些打车软件的生意去了,老百姓打车反而越来越难了。我们在路上扬手招车,根本不管用。”
屠晓觉得,这样下去,以后只有玩得转智能手机的群体才能打上车,这让市民的“打车权”受到了影响,亟需有关部门规范管理。
拇指时代,杭州的打车难再次“升级”了?这个问号,得解——
半小时扬招无果
软件招车,有的哥半分钟接单
记者的实验,放在昨晚晚高峰。
晚上6点40分,记者在武林银泰附近尝试打车前往城西莫干山路。此时的杭州有多堵,你懂的。
半小时内,记者先后在延安路银泰正门、耶稣堂弄、体育场路武林路口三个位置尝试扬手招车,可几乎就没看到过空车经过,偶有一辆,也迅速被众多等车族们一拥“抢”下。
无奈,记者走到武林路环城北路交叉口,先后使用了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来叫车。此时在软件中,显示的附近车辆数量并不少,需要打车的信息很快就传输至近60辆出租车中。
结果,半分钟后就有一位叶师傅接下单,打电话来和记者联系。
莫非打车软件真是神器?记者把疑惑抛给叶师傅,叶师傅笑了笑:“像武林银泰、莫干山路、建国北路、四季青附近都属于杭州几个特别难走的点。即使是空车,多数的哥都避而远之。你算运气好的,其实,这个点空车也不多,即便用软件打车,打个三四次不成功也很正常。”
不过叶师傅也承认,现在用打车软件或者微信揽生意的的哥越来越多了:“现在一天里,我靠软件带来的生意量,占到1/3。这还算少的,有些的哥基本就接上面的生意。”
说到原因,叶师傅也直言,一是有了选择生意线路的机会,二是接单后,从软件方会得到额外收入。
杭城高峰期
的哥跑单基本分4种Style
早晚高峰,为何站在街头打车越来越难?这两天,记者问了一圈相熟的的哥。结果意外地发现,的哥们的回答挺一致:高峰时段堵车堵心是原因之一,不过更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哥不再依靠最原始的扫马路模式,揽生意方法越来越多元化了。
记者向多个出租车公司和数十位的哥做了一次调查,发现目前杭城的哥的跑单状态基本分四种——
●做完3脚预约生意,早高峰就过了
袁师傅是杭州人,开出租车有七八年时间了,现在专开白班。
袁师傅说,大约有近三年时间,他都没做过扫马路生意了。为啥?主要是路太堵了。“你不知道那种堵心的感觉,一脚离合器,一脚刹车,真的很累人。可就算这么累,生意还跑不出来。”如今,高峰时间,他基本不扫马路,只做微信上的预约生意。
就拿昨天来说,早上5点半到9点半,他一共做了三脚预约生意:从萧山机场到浙一医院,再去滨江喜来登大酒店,几乎横跨了整个早高峰时段。这么三脚生意,差不多就有350元的进账。
“要是以前扫马路,早高峰我一个小时要是能赚四五十块就已经很好了,还特别累。像现在这样做预约生意,赚得又多,人也轻松。”
●背靠打车软件,只做“新媒体”生意
从2012年开始,以快的打车、嘀嘀打车为代表的一批打车软件在杭州纷纷上线,打着“早晚高峰打车,不怕不怕啦”的欢快调子占据了打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打车软件一推出,一些脑子活络的的哥、的姐们又想到了另外一种规避高峰时段堵车的全新生意模式。打车软件最吸引司机的,是可以隐性挑客。乘客使用叫车软件叫车后,司机手机上马上就能显示出来乘客目前的位置和目的地。
比如衢州人余师傅,在杭州开出租车已经6年多了。他说自己每天早上6点出车,下午4点下班,一天差不多做20脚生意,“有一半以上都是抢单生意。尤其是早高峰,几乎都靠打车软件在滨江区做生意。”
●蹲点等生意,省油省时间
和袁师傅不同,来自四川的苏师傅在高峰时段喜欢用蹲点的方式做生意。
苏师傅告诉记者,其实杭州晚高峰的时候生意其实挺好的,但是就是太堵了,有时候一脚生意,从城东堵到城西,一两个小时就没了,除去成本,才赚二三十元,实在太少。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放弃了扫马路,选择去机场、各大酒店、车站、滨江的地铁站口蹲点等生意。
“蹲点的时候,可以省油费。而且有时候去酒店蹲点,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捎上一脚去机场的生意。”
●早高峰太累,干脆在家歇了
由于之前招不到人开白班,方师傅一直开的都是统班,从早开到晚,每天要开10多个小时。不过尽管如此,他的收入却并没增加。
“以前,我只开白班时,每天能赚120元。开统班后,每天开13个小时,我算了一下,每天收入也只有100多块,主要是现在早晚高峰路实在太堵了,这两个时间段开车根本赚不到钱。”
所以,方师傅做了一个决定,干脆放弃早高峰这个时间段:每天早上9点之后再出车,早上多休息一会儿。“这样,我晚上开车也更有精神,生意也没影响。”
来自打车软件的数据:
4000多的哥不扫街只接单
高峰时段,杭州究竟有多少的哥在使用打车软件?昨天,记者得到了一个让人有些惊讶的数据(见图):
嘀嘀打车杭州区域经理黄超奇告诉记者,根据后台监控,早晚高峰将近10000名司机在线,有15000多名乘客使用嘀嘀打车,周一的早高峰和周五的晚高峰会略高。“我们曾经统计过,在这17000多名司机用户中,大约有1/4已放弃扫街,完全依靠打车软件。”
要知道,杭城的的哥总数一共只有2万出头,如果按照嘀嘀打车的数据换算,杭城有4000多名的哥都只接单不扫街了。
我们找到杭州出租车预约微车队(以下简称杭州微车队)做了一次样本剖析:该车队共有200多位队员。据车队队长蒋烨介绍,目前车队里差不多有20%的司机已经完全放弃了扫街生意、约20%的司机在高峰时段做预约、打车软件生意,其余时间扫街为主。
杭州市运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微信、微博、打车软件等一些新兴事物出现,司机的经营方式现在的确有很大的转变,“打车软件的出现,已经慢慢改变了的哥的经营模式,也在悄悄改变乘客的习惯。”
那么这些方式的转变会不会导致大多数街头的乘客反而打不上车?运管表示,未来影响目前还很难预计。“接下来,我们也会进一步重点关注这个情况。”
既要捡芝麻,也不能丢西瓜
打车软件的诞生,源于打车难。然而,为了解决部分打车难情况而诞生的软件,却反而导致了高峰期打车更加困难,难免给人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对此,浙江省社科院杨建华教授表示,打车软件之所以迅速普及,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市民解决了困难,不应否定打车软件带来的正面效益。“不过这样的情况,也会导致司机们变相挑客、不会用软件的中老年群体遭遇更严重的打车难等诸多衍生问题的出现。”
杨建华认为,的哥行为符合商业行为逻辑,但这不应该是打车软件等新媒体产品一家的问题,既要捡了芝麻,又不能丢了西瓜,就需要更多的部门参与进来规范管理,将其他的配套方式丰富起来:“比如提升公交系统的出行分担率,比如行业协会参与进来,推出规范的奖励措施,引导司机在高峰期多接扬招乘客等等。”(本报记者 孙晶晶 蒋慎敏/文 梁津铭/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