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大东鞋业一场火灾,夺走了16条生命。火灾发生后,当地关停4559家无证企业和消防安全隐患场所,拆除大量违法违章建筑,并依法处置了一批企业主。
如此大的整治力度,在当地鞋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可谓前所未有。火灾过后近1个月,记者再次来到事故发生地探访。
大火背后的“鞋乡”产业之痛
春节过后,记者再次来到火灾发生地温岭城北街道大东鞋业。这幢三层高的厂房仍然瓦砾遍地,焦黑一片,兀立在料峭寒风中。所不同的是,被筑上一圈简易的围墙,以防村民随意进出发生危险。厂房周边的一些制鞋企业已被拆除。几位妇女在大门不远处张望议论。
制鞋业是温岭的支柱产业。然而20年来,温岭鞋业一直没有摆脱“低、小、散”的阴影。温岭市工业经济局党委委员赵健宁说,目前6000多家鞋企中,80%以上是小作坊,而且还有不少无证照的家庭作坊式“三合一”场所。这些作坊式鞋企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恶性竞争、品牌低端、人才短缺、安全隐患等问题,并滋生环境、劳资、社会管理等一系列矛盾。
赵健宁说,由于鞋业门槛比较低,一家一户几台机器就可以开张,导致该行业一直在低小散的业态中徘徊。本地的一些经营者要么已经转型做大,要么退出生产靠出租厂房或民房谋利。而大量的小作坊中,外来企业主占了多数,管理、安全等方面跟不上,有些干脆就没有证照,导致安全隐患突出。
从拆违关停入手,“浴火”转型谋治本之策
记者路过城北街道东浦村时,原本的鞋业仓库已经成为一大片废墟,几位村民仍在收拾其间的铁皮、木材等废料。废墟中偶然还能看到一些鞋帮、鞋底等原料。一路各村走过,这样的拆除现场随处可见。
村民宣先生说,这是村里上百家鞋企共用的一个仓库。由于属于违章建筑,火灾发生后的第三天,就被街道组织拆除了。记者跟随他走进庭院内,看到他家电表被贴上了封条,一间仓库的墙上也写了一个大大的“拆”字。
温岭市委副书记王加潮说,截至春节前,温岭已经关停鞋企4559家企业,关停出租私房3805家,行政拘留48人,传唤184人,拆除违法违章及消防安全隐患的建筑26.26万平方米。
温岭市副市长张文洋说,火灾发生后,温岭像人口普查那样开展了对违章建筑的普查,特别是违法用地上的违章建筑,坚决予以拆除。同时,温岭建立了“一户一表”“一日一报”“一村一验”制度。据他判断,关停的企业估计约一半不能复工。
“只有转型才有出路,只有安全才能发展。”市委书记周先苗说。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平则用“要为尊严而战”勉励温岭的各级干部,提出只有“大力拆违”和“转型升级”才是温岭制鞋产业的治本之策。
火灾也是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鞋企负责人纷纷提出,要通过自动化设备等的更新,达到“机器换人”,减少人力提高产量,希望政府在这些方面能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此外,除了硬件设施上需要整改外,也要重视消防知识的宣传,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近半数企业或将“关门”,用工量减少成趋势
虽然工作的鞋厂春节前也被关停,但重庆女孩小梅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希望留下来用手艺打工挣钱。她的不少返乡的老乡也时常打电话问她,能不能来继续工作,她说心里也没底。
元宵节前后,城北街道制鞋企业主老陈也不断接到员工的电话,问什么时候能来。“我只能告诉他们,目前还不能开工。”他说。
温岭市相关领导透露,对于4559家已被关停的企业来说,估计有一半左右达不到整改要求,要永久关停。
城北街道城建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复工有几个必备条件:合法的经营执照、没有违法违章建筑、安全隐患彻底整改等。城北街道有2092家制鞋企业,从业人员四五万人,这些企业估计一半要关停。
看着面前已被拆除的库房,城北街道东浦村企业主元先生神情肃然。他说,自己家经营鞋业十几年了,对这个行业很有感情,也是一家人安身立命的产业。“只要做到公平公正,政府拆违我们支持,但也希望村里的工业园尽快建起来,整治不能把产业整死。”老元说。
在泽国牧东区块牧东村,一片1.69万平方米的鞋企集聚地已被夷为平地。村委会主任应奇志说,这些都是违章建筑,自己家的30亩厂房也在其中,而且他是带头拆除的。这个区块已被重新规划,建设4层标准厂房,企业主之间也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原来的“低小散”模式。X“以前每年都要政府组织鞋业招工,今年我们反过来劝大家不要盲目来。”赵健宁认为,由于大量拆违和取缔无证照企业,制鞋行业用工量将大幅减少。对大企业来说,可能员工紧缺的问题有所缓解。政府也鼓励工人到正规的大企业上班,工作更稳定,安全也更有保障。
温岭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特别提醒广大外来务工者,一定要先和企业主联系,确定有岗位后再来,避免白跑一趟浪费时间金钱。(记者王俊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