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高、压力大——这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所以许多与住房有关的新闻都会引发大家的议论,有些新闻甚至还会引来轰动效应。像最近就有一条新闻说,在成都有不少年轻人因为买不起房只好去住集装箱。这听着真是耸人听闻,那真相到底如何呢?
近日网络上流行一个热词,叫“柜族”,这个“柜族”的“柜”不是富贵的“贵”字,而是衣柜、橱柜的“柜”,记者在微博上输入“柜族”二字,搜索到一万五千多条相关微博。这源于2月10号,成都一家报纸刊发的名为《成都8000“柜族”集装箱安家》的文章,报道称一位姓潘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不久,月薪不足三千元,因为租房压力大,于是就租住在一个集装箱改成的房子里,房租每月180元。报道还称,从2012年起集装箱出租房在成都悄然走红。在成都市,像小潘一样租住在集装箱里的人保守估计超过了八千人。这篇报道发表后被网络大量转发,引起广泛热议。那么这篇报道的内容是否属实?这样的现象是否真实存在呢?记者进行了调查。
首先,记者按照报道中的地址来到成都市光华大道二段,在这里看到确实有一些集装箱样子的东西沿街堆放,和集装箱不同的是这些箱子上有窗户,有的上面还有热水器。在很多箱子上都印着 “租金六元起”的字样,看起来的确像是住房。那么这些箱子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根据工地上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集装箱确实是居住用的,不过一般建筑公司租来是给工地的工人临时居住或者是工地上用来办公和当做门房使用的。记者走访了成都市的几处工地,发现其中的一些工地附近就有这样的集装箱。
那么普通人到底能不能把集装箱作为住房长期租住呢?一位知情者介绍,想要租住这样的集装箱,首先要要有可以放置集装箱的土地,而使用者要拥有对这块土地的使用权,此外还要到相关部门办理一系列的手续,所以普通人租住并不容易。如果只适合工地用的话,那么之前的报道中所写的:从外地来成都找工作的大学生小潘,和集装箱住房公司的负责人谈妥后,以每个月180元钱的价格租了一个集装箱房,报道还配发了几张小潘生活在此的图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记者以学生的身份找到小潘租房的地方,也要求租一间这样的集装箱房。
工作人员解释,这些集装箱并不是就地出租的,要想住需要租用者自己先找好地方,再由公司把集装箱吊装过去。
在之前报道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小潘所住的集装箱中有小一号家具、齐全的电器,看上去确有其事,那么文章中提到的这个小潘到底是什么人呢?
工作人员介绍,小潘是他的一个同事的亲戚,小潘年前确实住过这里,但这块场地当时只住了他一人,并不像媒体报道的那样谁掏六元钱都可以随地入住。
这个工作人员还透露,这篇报道虽然写的都是现在发生的事,但实际上这个记者是年前来采访的,况且现在小潘也已经搬走了。
小潘本是因为特殊原因暂住在集装箱里的个例,但在报道中却成了大学毕业生因租不起房长期居住在集装箱的代表;本没有什么学生住在这块场地的集装箱里,但这篇报道出来后,有很多媒体一拥而上前来采访,报道出来的也都是大学生住在集装箱里。那么这样的新闻是怎么炮制出来的呢?
就在记者采访完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来采访的当地电视台的女记者拿着话筒走了过来,他们以为记者是要租房的大学生,直接为记者安排了一场采访。她首先把记者带进了样板间,对记者说:“同学,我们想做一个简单的采访,就说你为什么想租这个地方。这是他们的样板间,我们设置成这是你自己的房间,你就谈一谈你住在这里面的感想,你对这里面的一些陈设还有什么期许和愿望。” 摄像还为记者设计起了台词。
在这个样板间里记者看到,房间里摆放的电器、家具都和那篇报道中小潘使用的一模一样。
女记者让记者根据摄像提供的线索整理一下思路,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再算算租这么一套房子要花多少钱,他们让记者说已经在这里住了两个月。
一条不实消息就这样利用了人们对房产问题的敏感心理,被传播、放大,最终引发了负面影响,这教训很深刻。将来这样吸引人眼球的消息也许还会出现,它越是离奇便越要警惕。而这起事件由个别媒体报道引发,更该引起思考,担负着重要社会责任的媒体必须谨记: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