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范围渐趋扩大,环境污染矛盾日益突出,这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坚决向污染宣战,推进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4年,我国提出“实现能源消耗强度降低3.9%以上”的目标。在保持经济增长7.5%左右的背景下,如何才能走出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的新路子?
提高能效旨在治污
能源消耗强度,即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量,是描述能源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
“将能耗强度目标定为3.9%以上,既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向污染宣战的重要举措。”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说。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了19%。“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分别再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
2013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降低了3.7%,实现年度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完成年度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以上,达到年度计划目标。
不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指标完成情况滞后,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层层加码的能源消耗强度目标,表明了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告诉记者,随着能源消耗强度目标的完成,我国环境污染情况有望好转。
减排和发展并行不悖
尽管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过,既要保持宏观经济7.5%左右的增速,又要完成2014年的能耗强度目标,并非易事。
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14.6亿吨标煤猛增到34.8亿吨标煤,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偏高,从2000年到2011年平均为0.77,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0.5。
“要保持7.5%左右的经济增速,我国就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能源消耗总量。而要实现能耗强度目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就必须抑制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王震说。
一些悲观派认为,在经济转型的步伐尚未加快、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培育出来的背景下,不断提高能源消耗强度的目标,将使钢铁、水泥等传统高耗能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使能源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到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比如,煤炭产业。根据测算,要使能源消耗强度要下降3.9%,意味着我国要减少2.2亿吨煤炭消耗。
不过,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认为,7.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已经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留出了空间,因此,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并不会影响我国宏观经济7.5%左右的目标增速。
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指出,节能减排与促进发展并不完全矛盾,关键是要协调处理好,找到二者的合理平衡点,使之并行不悖、完美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会对增长带来影响,但其中也蕴含着很大商机,会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多管齐下实现目标
总的来看,要促进节能减排和控制能源消耗强度,必须在能源消耗总量上下功夫,必须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分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或效率偏低。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今年我国将实行能耗强度与能耗增量“双重”否决考核,继续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这一考核办法,将在促进各地方发展经济的同时,念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紧箍咒”,也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注入政策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4年我国将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同时,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与此同时,我国将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力争继续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确保今年继续超过二产。“服务业总体能耗低,对推动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而关键是要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条条框框,给市场更多的自主权。”周修杰说。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我国必须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韩晓平说,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我国面临着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必须加快理顺能源领域的体制机制,推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时也应加快推动传统能源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发展煤炭深加工、清洁煤技术等。
“改变能源消费方式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同样重要。”王震说,要降低能耗强度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好市场的价格杠杆作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现健康的消费变革。
王震认为,短期来说,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政府发挥的作用会大一些,但最终还需要靠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既治标又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