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河南农民自费200万承包一座山建抗日纪念馆(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铜之家讯:王登科修建的抗日纪念馆外观□记者郭致远通讯员降海欣文图阅读提示|在汝州,55岁的王登科自费近200万元,承包一座山修建抗日纪念

    王登科修建的抗日纪念馆外观

    □记者郭致远通讯员降海欣文图

    阅读提示|在汝州,55岁的王登科自费近200万元,承包一座山修建抗日纪念馆,拼打和延续着家族两代人的梦想。十几年来,贫穷和富裕与王登科相伴。其贫穷,是搞苗木赚的钱全部投入纪念馆建设,无力提高家人生活质量;其富裕,是每年三四万民众参观纪念馆,观者络绎,赞赏有加,使纪念馆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年,是什么推动着王登科前行?4月2日,记者走近王登科和他的抗日纪念馆,倾听他“孤独”的内心独白。

    [探访]抗日纪念馆初具规模

    4月2日,距离清明节小长假尚有2天时间,但是在汝州市陵头镇段子铺村,由王登科修建的抗日纪念馆外,已是人头攒动,一番热闹景象。这座抗日纪念馆依偎桃花山脚下,坐北朝南,初春阳光,暖风和煦。视野之内,桃花、梨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来自汝州、郑州的游客们停好自驾车辆,拾阶而上,穿行于一片花丛,眼前豁然开朗,在一片开阔地段,抗日纪念馆就坐落于此。其周围,多名施工人员进驻现场,正扩建馆舍和修整路面。

    这座抗日纪念馆不大,两层楼约有2000平方米,但是里面馆藏的物件相当丰富。一楼馆舍里,存放着数十个展板,上面粘贴数百张照片,它们分组分序列编排,用简要文字作概述,介绍了这座图片定格的历史,彼时的参与者,是何种情景怎样风貌。和一楼一样,二楼除了展示抗日图片外,还陈列了数枚日式枪炮、弹药壳、行军装备等,多达二三百件。

    上世纪40年代,侵华日军曾穿行汝州、登封、新密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皮定均将军带领他的部队,作为抗日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多次和日军进行正面交锋。当年浴血奋战的情景,被予以着重介绍。

    “像这样的纪念馆,我希望多搞些。”65岁的参观者王先生带着小孙子一边参观一边认真地说,多修建些抗日纪念馆,让后辈们直观了解那段历史,“观看图片和实物,远比干涩的说教生动直观,让人更容易接受。”

    倾听着民众的赞赏,王登科会心地笑了,但他的笑容里,分明带着几滴眼泪。这个庄稼汉,胡须花白稀疏,微微驼背,腰间皮带上挂了部手机。若有人打来电话,手机铃声播放着他定制的宣传抗日纪念馆歌曲。从行头到言谈,他的生活早已融入抗日纪念馆,其间辛酸,和他的压力,“很想找人喷喷”。

    [经历]日军抓壮丁尖刀扎腕穿铁丝

    王登科巨资自费建抗日纪念馆,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与其父亲的死里逃生遭遇密不可分。

    侵华日军扰袭村子时,其父亲王二娃当年13岁,直至他上世纪90年代初去世,老人一直清楚记得当年的情形,多次向后人讲述。那年冬天,一股日军来到村子,看见村口拴着耕牛,众人立即来了兴致,拎刀上前,当场砍掉一块牛屁股肉,生火烤食。鲜血飞溅,牛疼得嗷嗷叫,有村民上前欲要阻拦,只见日军举着刀枪,嘴里哇啦哇啦乱叫,吓得人不敢近前。村民们没有贸然与他们正面冲突,而暗地里与日军斗争的号角悄然吹响。

    日军攻下汝州,遂向登封、新密一带转移部队,誓要扩大势力范围。王二娃作为“壮丁”,亦被日军拉去运送物资。为防止壮丁们逃跑,日军使出了“绝招儿”,即用尖刀把每个人的右手腕扎个洞后,扯根铁丝像穿羊肉串一样,把大家穿起来。鲜血流淌,有人疼得惨叫,日军听得不耐烦,一刀下去,结束其性命,将尸首滚落深山。置身其间,王二娃虽然疼得汗水湿透了棉袄,但是他忍住了喊叫。

    日军押着他们,将物资转运至登封境内,突遭一股火力猛烈抵抗。混乱中,王二娃弄断铁丝,朝家乡方向一路狂奔。他回到了村子,但是那个山青水美的故乡,已变作一片废墟;多位亲友被杀,何处可以生计呢?和那个时代一样,这位少年,陷入极度迷茫中。

    回村几日,在他思考着生活怎样持续下去时,一支由皮定均将军指挥的部队,来到了段子铺村,并将抗日临时指挥部设在桃花山脚下。当他知道这支部队作风严谨、为民众谋幸福,就毫不犹豫地加入进去。“俺爹干的是通信员,跑跑腿送东西,很幸福。”王登科说。

    [接力]子承父志收集抗战物品

    王二娃做了3年通信员,没有跟随部队走更远,他选择留守家乡,娶妻生子。这是一个农民最为现实、朴素的想法,他渴望过上安顿的生活。然而随着生活富足,一个更大、更迫切的梦想,在其脑海勾勒出来,依托当年皮定均将军抗日指挥部旧址,修建一座抗日纪念馆,供后人瞻仰、铭记那段历史。

    为了这个梦想,王二娃可谓绞尽脑汁,不惜挨皮肉之苦。“文革”期间,他把当年收藏的日军损坏枪支悄悄存放在后山,待到上世纪80年代,才把它们挖出来面世。“在汝州、登封一带,民间散落许多抗日遗物。”王登科动情地说,和父亲一通促膝长谈,父亲把他的心思和想法和盘托出,因其年事渐高,无力再张罗收集这些东西,“从俺爹手里,我接过了接力棒。”

    1986年冬,王登科听说禹县有人出售抗战时期军刀,立即骑车60多公里登门求购。军刀虽然购买回来,但是雪天路滑,他不小心坠落山沟,险些丢掉性命。

    投身于收集抗战物品,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王登科便利用学的苗木绿化技术赚了一些钱,将之转手购买抗战时的物品。

    几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江苏、山东、上海、湖北等地,共收集3000多件抗战遗物。与此同时,他从村里租赁来皮定均抗战旧址,将15亩山坳平整后,建起两层楼陈列收集的物品。为了整体保护,他又将毗邻的2000亩山承包下来,着手修缮当年的抗战战壕,还原当时风貌。

    2002年4月,王登科的抗日纪念馆建成免费对外开放,立即吸引了社会各界民众。一年下来,参观访问的民众多达三四万人。感叹其执着,皮定均将军女儿及中国国防部,亦分别向他伸出援手,向他鼎力提供当年照片、史料等信息,丰富纪念馆陈列品。近年来,王登科的抗战纪念馆,已被汝州市多数中小学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汝州市新党员的宣誓活动,也在这里举行。

    [独白]世人称我不着调我愿坚守几十年

    王登科高中毕业,搞苗木花卉多年,按照这个发财路子走,他和家人可以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这些年来,他为何甘愿过苦行僧式的生活?

    “我是个有历史使命的人。”王登科直言,在乡野间,他的这个想法,常被人称作“不着调”。

    众人的评说,他从来是过耳不过心。“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你不能把你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那样做不道德。”王登科说,有朋友提议称,与其不计成本花恁多钱,还不如捐献出来建寺庙,以做个大善人。他当即否决此建议。他的理由很干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惨烈战斗,整个民族险些灭亡,这段历史不容忘却。作为一个公民,他甘愿奉献一己力量,还原那段岁月时光,将其原汁原味呈现给大家。为此,他坚守了几十年,投资近200万元。

    和王登科当年读懂父亲的心思一样,王登科的儿子王亚飞亦理解此举:“俺爸干的事儿,是个良心活。它的价值,理解的人会越来越多。”大河报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