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双方发生争执的地方摄影/本报记者 陈柏
昨天,北京青年报报道《“大人物争车位”发生于去年》,提及近日网名为“大江之源”的市民发布消息,称某部委官员占了自己车位却要打自己,并称他是国务院大人物、小区是自己的天下。
昨天晚上,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事发地的海淀田村某单位家属小区进行探访,据小区保安介绍,当时双方情绪激动,不过在得知双方家属是相互认识的同事后,都消了气,“这么长时间怎么这事又提起来了?”
探访
小区保安:这就是一起普通争吵
北青报记者在昨日赶到海淀区田村的一处家属小区,找到了此事的多位目击者。所有被问及的目击者均表示,这是件发生在去年夏天的邻里琐事,双方是同楼邻居,且当时情绪都很激动。
要不是看到微博上的照片,该小区的一名张姓保安根本想不起来有这件事发生过。
他回忆,去年夏天8月左右,在该小区两座楼之间靠近院墙处,自己确实听到了有居民在争吵。上前询问后发现,事件起因是一位五六十岁的男子将车停在了一位年轻男子的车位上。争吵了一段时间后,年长男子的一位女性家属赶了过来劝架,双方的情绪也都得到了缓和,众人也就四散离去。
该小区保安张先生说,自己也目击了那次冲突。要说到底当时双方都说了些什么,他表示记不清了,因为在他看来就是普通争吵。他只记得年轻男子最后一句话是“跟他吵没意思”,自己正是听了这句话后觉得没事了,于是去吃饭。
“哦,你们说的是某某家和某某某家那事啊!”该小区保安队长陈先生是当时事件的全程目击者。他说,去年夏天跟他一起劝架的人很多。当时,这位年轻男子看到自己的车位上停了车后“特别生气”,要求他立刻调查是谁停在自己家车位上。
他说,自己赶忙去查这辆占位车的来历,但还没查完,十分钟左右,一位五六十岁的年长男子就过来取车了,表示车是自己家的。年轻男子当时就言语不太冷静,说过不客气的话,而年长男子,也确实说了“这小区是我的天下”这种话。这些争吵引来了很多人劝架。
陈队长说,吵了没到十分钟,双方就发现自己的家属都是单位里互相认识的同事,气就消多了,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这事又提起来了?”
调查
临时占车位常发生 住户很少争吵
陈队长说,最近这起事件的当事双方均很少在院内见到,如果下次见到他们时,自己也会跟他们说说,让他们别把这事看太重。
陈队长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均称,该小区是某单位的家属区,都是按当年的福利分房政策分给各个职工的。一般院里人形容某楼某单元某号时,并不直接说门牌号,而是以该处所住的职工名字来代称。
“这个小区是不可能闹翻脸的吧!”物业的一位工作人员还未听说过小区抢车位的事被传到网上闹得很大,他说,这里住的人在单位和生活中都抬头不见低头见,闹僵了以后日子怎么过。
此外,他说,临时占了别人家车位的事在小区内时有发生,大家一般很少争吵,要不就是自己先忍一忍,等对方来了挪车,要不就是直接找物业或保安帮忙协调。
昨日晚上,小区内的几位居民表示,自己是在微博和新闻上看到照片才发现这件事就发生在自己的小区。一位男性居民说,这个小区并不对外出租,就是一个家属宿舍性质的小区。
据了解,昨日晚上,“大江之源”的父母赶到北京。事件双方家庭准备见一面,希望能达成和解。
声音
这个事件迎合了社会的普遍心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事发小区的居民、保安以及物业工作人员都认为所谓的“争车位”事件只是一桩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小事,但是为什么这样的一桩小事,却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昨天,北青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喻国明表示,这个事件之所以会在微博热传,是因为它接触到一些敏感的要素。
“凡是有权力的人,做了一些比较过分的事情,就印证了人们对于利益的刻板成见。”喻国明说,这个事件迎合了社会的普遍心理。
他认为,不管这个事件真实与否,它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就是,在这方面人们所具有的刻板成见或定势,已经把这种官方的代表或者标签视为自己的对立面。
文/本报记者 孟妍
实习记者 陈奥楠 孙诗颖
线索提供/杨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