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与全运会球员年龄分组有关的疑似政令尚在蕴酿中,一群足球少年的父母就完全坐不住了。他们奔走相告,四处求证,甚至希望用联名上书蔡振华的方式,给自己的孩子搏一个相对光明的足球未来。
这些家长的慌乱和焦虑,却是下届全运会年龄分组可能由奇数改成偶数,果真如此,将意味着这批出生在1999年的足球小子,无法在全运会赛场上一展身手。
一群把人生目标设定为驰骋在职业赛场上的足球少年,原本是应该无所谓能否参加全运会比赛的。但当参加全运会几乎成为他们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的金光大道时,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在乎一次全运会的参赛资格?因为只有被全运会“看中”,才有机会被地方体育局收编,才有可能继续提升、成长,也才有机会最终进入职业俱乐部的一线队。
这样一条放之中国足球之外几乎无人能理解的成才“必由之路”,却俨然是现阶段无数中国足球少年的独木桥。就像是饱受诟病的高考,再怎么丑闻频发,也好歹是寒门学子出人头地的最佳选择。
无法相提并论的是,高考队伍如千军万马,源源不断,而中国足球人口却少得可怜,即便是这拨1999年出生的足球少年,也仅有1000余人。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从来只少不多,全国区区8000多人的注册球员数量,在越南面前都相形见绌。如今,这些1999年出生的小球员,却不得不面对“生不逢时”,让人在啼笑皆非之余,难免心生悲凉。如此现状,如此尴尬,让人怎能不以为蔡振华所言之“总局计划用10年将国足打造成亚洲一流强队”,纯属不经意的黑色幽默呢?
一条政令的出台,很可能就此改变一群足球少年的命运,但看似政令惹祸的背后,实为中国足球从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青训体系。所谓“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球员培养上,一直都如同作坊式的小打小闹,今天送几十人留洋,明天送一支校队出国,偶有“盆景工程”亮相,立即横刀立马,剑指未来。如今,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争先恐后要狠抓青少年足球,但一群“99年龄段”足球少年的“政令忧愁”却无人能解。
谁能解忧?唯有全运。偌大的中国足球版图上,只见星星点点几处“盆景”,没有辐射面,缺少脊梁骨,就好比一个运动员没有了血性,一个人失掉了深度,变成了二维的或平面的,无论如何立体不起来。仅凭一枚枚散落的棋子或其他道具,又怎么可能想象得出雄伟金字塔的画面感呢?
连违和的画面感都只能凭空臆想,中国足球又怎么少得了“苦逼一代”?搞了20年职业联赛的中国足球,仍在用“全运战略”续命,谁还能以为中超球队在本周亚冠赛场的黯淡表现竟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