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受访者认同权力“三化”现象,“家族化”危害最甚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4年4月4日-11日
调查样本: 5864份(网络调查5439份,随机书面问卷425份)
数据处理:网络调查占权重70%,随机问卷调查占30%;数据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网络支持:人民论坛网、凤凰网、网易
调查目的
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了一系列腐败大案要案,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腐败大案要案,多是窝案,背后往往存在权力个人化、家族化、部门化(简称“三化”)的权力运行、使用异化现象。如何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很好地解决权力“三化”问题,尤为关键。那么,权力“三化”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存在?根源是什么?又该如何治理呢?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进行了专项调查。
调查结果
◆68.8%受访者认为权力异化程度严重,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权力家族化危害程度更严重
◆公众认为房地产、组织人事方面权力异化更为突出,64.7%受访者认为基层搞“裙带关系”现
象普遍
◆超半数公众认为县一级权力异化更为严重,“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位列最应整治现象首位
◆公众认为治理权力异化的关键举措是深化改革、强化监督、加大问责
权力异化尤其是家族化,已经成为各方忧心的重要问题
68.8%受访者认为权力异化程度严重
在“您是否认同存在着权力部门化、个人化、家族化等权力异化现象”问题调查中,60.7%受访者选择“非常认同”,16.5%选择“比较认同”,11.2%选择“不太认同”,11.6%选择“不认同”。合计77.2%受访者认同当前存在着权力异化现象,这充分说明了权力异化现象已经成为各方忧心的重要问题。
不仅如此,在“当前权力部门化、个人化、家族化现象严重程度”问题上,57.8%受访者选择“非常严重”,11.0%选择“比较严重”,18.2%选择“不太严重”,13.0%受访者选择“不严重”。综合来看,68.8%受访者认为权力异化程度严重。不少受访者都表示,本姓“公”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异化为干部的“私权”,成为干部为个人、家族谋利的工具。
当前权力异化有着一条清晰的链条,包含着如下三个向度的异化:公共权力部门化。一些行政执法部门权力行为有着强烈的利益导向性,他们或者借执法之名行保护违法之实,或者挖空心思设租,以非法利益供养执法队伍。比如,湖南某市公路局对超载车辆只罚款不卸载,罚款有500元档和1000元档的“包月套餐”,超载车辆只要交了“套餐费”,就可在一定时间内任意超载。如此,治超变成一种超载赋权活动,成了权力部门的生财之道,而这离治超的初衷不啻十万八千里之遥。
部门权力个人化。在某些领导干部眼里,“权”已幻化为“钱”,于是在权力变异为部门化之后,他们还会绞尽脑汁把权力异化为满足一己之私利的工具。这里的公权力个人化,主要体现为部门 “一把手”的权力个人化,而且这种权力是高度垄断、缺少监督的。他们或私设“小金库”,通过“一支笔”把公家的钱放进私人的腰包;或权权交易,编织关系网,毒化官场风气;或利令智昏,大肆索贿受贿。
个人权力家族化。有受访者谈到,领导干部毕竟是公职人员,在寻租腐败上,往往会有诸多“不便之处”,于是他们就会“全家总动员”,通过内外家族勾结,谋取私利。比如,受到各方关注的“房叔”“房婶”“房媳”等都是权力变异为家族化的生动体现。
对于上述所列的权力三个向度的异化,哪个危害程度更严重呢?调查结果显示,56.0%受访者选择“家族化,个人权力演变为领导亲属、身边人的不当得利”,28.7%选择“个人化,部门权力演变为个人私利”,13.4%选择“部门化,权力演变为部门利益”,1.9%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权力家族化危害程度更严重。
有专家称,近年来,基层政府中权力“家族化”现象正爆发性、多发性地出现在公众面前,更为严重的是,“世袭”的方式已从一般的父子、母女间的单线“传承”转变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态势。权力家族化展现了“官场生态”畸形化的危险倾向,自然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愤慨的对象。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