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14青年蓝皮书:住房已成影响婚姻决策重要砝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铜之家讯: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白琥 马学玲)28日在北京发布的《青年蓝皮书》显示,高达94.85%的城市女青年认为住房和幸福生活相关,而男性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白琥 马学玲)28日在北京发布的《青年蓝皮书》显示,高达94.85%的城市女青年认为住房和幸福生活相关,而男性在婚姻决策中对稳定住房的重视更是不亚于女性。住房已经成为男女性婚姻决策中的重要砝码。

    4月28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4)No.2——流动时代下的安居》在北京举行。

    住房导致经济社会地位分化 进而影响婚姻决策

    住房是否会影响青年群体社会分化?这项样本数为5000的调查显示,有53.76%的城市青年对于这一观点持赞同态度,有33.30%的人持中立态度,仅有12.94%的城市青年对于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由此,蓝皮书认为,“住房”正在代替“职业”,成为青年群体间社会分化的重要因素。

    调查进一步显示,在拥有住房产权的调查对象中,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下层的仅占10.39%,认为自己处于中间层的占到了37.93%;相较之下,在没有住房产权的调查对象中,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下层的占到了26.11%,比有住房的群体高出了约16个百分点,认为自己处于中间层的也仅占21.32%。

    鉴于此,蓝皮书指出,从被调查对象主观上来看,拥有住房产权对于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存在明显的影响。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住房不仅促使了同一代青年群体间的分化,影响个人经济社会地位,同时也加剧了代际差异的积累。

    对于当前购买住房最可能的途径选择调查中,高达74.77%的城市青年认为,目前青年人购置房产最可能的方法和途径是父母支持下的贷款购房,还有6.15%的青年认为需要父母全额购置,两项相加,认为住房需要父母支持的达到了80.92%。而认为仅凭个人努力可以购置房产的不到10%(包括自己全额购置以及无父母支持的贷款购买)。

    蓝皮书指出,因此,父母的支持对于城市青年获得房产起到了很大作用。其父母一代生活宽裕的青年群体更有可能获得住房,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住房使得代际分化现象不断累积,进一步阻碍了青年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向上流动。

    由此可见,住房促使了城市青年群体间的分化,对于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很大影响。另外,自始至终贯穿在婚姻市场中的对于经济社会地位的重视并没有改变。因此,两者相互联系可以得知,在房价高居不下的背景下,住房通过影响社会经济地位进而成为影响婚姻的重要因素。

    九成城市女青年认为住房和幸福生活相关

    在婚姻市场中,男性的经济状况经常是女性择偶时看重的。并且,研究表明,女性利用婚姻实现自身的向上流动的比率要高于男性。

    对于不同婚恋状况的人进行分析显示,认为住房和幸福相关的(包括“幸福所必需”和“和幸福有关”两部分)高达94.85%,并且这一状况在不同婚恋状况的女性群体中没有明显差异。可以看出,对于不同婚恋状况的城市青年女性来说,住房对于幸福生活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蓝皮书指出,尽管有接近2/3的女性认为住房并非幸福生活所必需,但是另外约1/3的女性认为住房是幸福生活所必需的。也就是说,对于这约1/3的女性来说,没有住房就没有幸福生活。这种严苛的态度实际也体现出了住房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婚恋市场中所施加的无形压力。

    由于住房市场的巨大压力,购买一套房子对于大部分青年群体来说不切实际,因此租房市场成为青年群体的关注对象。“永不买房,租房居住到老”的想法不断被提出。

    然而,此次调查显示,青年对于“永不买房”这种想法的接受程度较低。数据表明,有84.91%的女性不能接受“永不买房,租房居住到老”的提议,实际上能够接受一辈子租房居住的只有15.09%的人,并且处于不同婚恋状况的女性有大致相近的态度。

    蓝皮书进一步指出,不考虑离婚、丧偶等特殊事件的话,还能够看出,在从无对象到有对象到已婚的过程中,接受“永不买房”的女性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也就是说,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感情的进一步深入,女性群体接受“永不买房”的程度有所降低。对于住房的重视程度随着生活阅历的加深有所加重。

    蓝皮书认为,总体而言,女性青年群体对于住房的重视程度较高。这使得女性群体在婚姻过程中更加注重男性一方是否有稳定的住房。

    男性在婚姻决策中对稳定住房重视不亚于女性

    早前的一项婚恋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女性认为,男性应该有房才能结婚,而只有48.2%的男性认为自己需要有房才能结婚”。

    然而蓝皮书指出,此次调查数据中显示出来的并不是如此,“男性对于家庭和住房的渴求程度不低于女性。”

    调查显示,约94%的男性认为住房和幸福相关,与女性的94.85%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而男性认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幸福所必需的比例为37.42%,比女性的29.42%高了8个百分点。相比女性来说,男性在住房与幸福的关系上,对于住房的看重程度高于女性。

    而对于“永不买房,租房居住到老”的接受程度,男性群体有86.71%的个体表示不能接受,相对略高于女性的84.91%。

    对此,蓝皮书指出,尽管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两者在接受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是也能够看出,男性群体对于住房的重视不亚于女性群体。

    在对男性群体进行分受教育程度的分析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调查结果表明,男性群体随着学历的增高,持“没有住房就没有幸福”观点的比例不断增加,男性对于住房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此外,除大专学历的个体外,从专升本到博士,可以接受“永不买房,租房居住到老”的男性群体比例分别大约下降了3%、4%、9%。整体而言,对“永不买房,租房居住到老”的接受程度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学历越高的男性越不能接受“永不买房”这一形式。

    这与女性的调查结果恰恰相反,随着学历的增高,女性群体对于“永不买房,租房居住到老”的接受程度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鉴于上述分析,蓝皮书指出,男性群体对于住房的期待高于女性对于住房的期待。男性在婚姻决策中对于稳定住房的重视不亚于女性。住房已经成为男女性婚姻决策中的重要砝码。

    反思住房消费观:结婚是否一定要买房?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青年群体的住房观念随着学历升高出现了分化。通常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被定义为“更加优秀的女性”。因此,这一部分优秀的女性有充分理由渴望更好的生活。然而,女性青年中有一部分人,学历越高,反而更可以接受“永不买房”的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住房是个体安居乐业的象征。人们围起围墙,筑造房屋,为的是那一份安全感。数千年传承之后的结果是,人们思维中的买房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受其影响,中国的住房自有率偏高。

    2012年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美国为65%,英国为70%,日本为60%)。

    然而,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频繁地迁居于多个城市已经很常见。因此,有部分人已经倾向于租房住而不是买房住。尤其对于中国2.2亿以上的庞大流动人口来说,解决这么多人的买房问题是不现实的,租房居住则更为合理。

    蓝皮书分析称,住房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由供小于求而造成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根源于人们的住房消费观念。有观点指出,“中国传统的住房消费观念支配着广大居民,宁肯借债也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蓝皮书对此指出,“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大的变迁,传统的买房观念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住房并不能保证幸福生活,没有住房也不意味着不幸福的婚姻。”

    蓝皮书认为,住房市场压力在一段时期内还将存在。如果延续当下的住房消费观念,青年在婚姻中遇到的压力会更大。因此,青年群体在婚姻决策中,不应将住房看得过重。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合理规划,才能成就幸福的婚姻。(完)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