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新生镇德光办事处有3间房屋堆满“5·12”赈灾物资,不少大米、方便面、面包、矿泉水等物资已发霉变质,引发社会对于“赈灾物资竟囤放6年不发放”的广泛质疑。“霉变”救灾物资都有哪些?储放6年的救灾物资为何无人问津?谁该为此事负责?“中国网事”记者展开了调查。
“霉变”救灾物资都有哪些?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新生镇德光办事处在清理院内杂物时发现大量霉烂的“5·12”地震救灾物资,散发出阵阵恶臭,其中包括方便面、面包、矿泉水等少量过期食品及破烂衣物,但随后,物资已经被两辆货车连夜拉走不知去向。
记者向三台县方面求证了解到,早在网友发帖前的4月23日中午,就有群众打电话向当地政府反映称,新生镇原德光办事处(三台县行政机构调整后,该办事处被取消)房屋内存有“5·12”地震救灾物资,当地随即成立调查小组展开深入调查。
调查组调查确认,网帖中反映的“方便面、面包、矿泉水等少量过期食品及破烂衣物”,确实有一部分属于“5·12”地震救灾物资,其中包括过期方便面2件、过期面包2件、有沉淀物的过期矿泉水6件,以及10余件衣物,此外,变质物资中还有霉烂大米12袋,但霉烂的大米并不属于地震救灾物资,而是2009年三台县配发到乡镇的元旦、春节的慰问品。
当地政府表示,目前这批过期、变质物资已按程序报批后,及时销毁处置。
储放6年的救灾物资为何无人问津?
救灾如救火。地震灾民需要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而在当时十万火急的时刻,本用来赈灾救济的物资,为何竟储放6年之久也无人问津?
对此,三台县方面解释称,2008年7月中旬,德光党总支部在发放地震救灾物资过程中,发现有过期方便面2件、过期面包2件、有沉淀物的过期矿泉水6件,因食品安全原因,便未向群众发放这些过期物资。同时,在清理、发放20捆衣物时,清理出10余件无法穿的破烂衣物,便也未进行发放。考虑这些食品和衣物属于救灾物资,不能随便处理,德光党总支部就将这些物资统一堆放在储藏室里。
12袋霉变大米则是2009年德光党总支部安排拖拉机将元旦春节慰问物资从镇政府转运回德光时,途中突然下雨,堆放在拖拉机面上的大米被雨水淋湿,运回德光后大米堆放在储藏室里,5天后需要发放时,被雨淋湿的12袋大米已发生霉变,于是也被丢进了储存室。
三台县的回应并未得到多数网友的信服,网友“阿猪小才”留言说,如果当时真的存在过期,损坏等原因造成不能发放这些物资,那为何要在曝光后连夜清理干净?这么着急清理掉不是欲盖弥彰吗?
救灾物资囤积为何无人追查?
有网友提出,对于公众捐赠者来说,为何总是在媒体曝光后,才发现一些慈善捐赠的真正流向,慈善机构的公信力需要更多的公开透明,如果有一天能在网上公开查到每一笔捐赠的明细,类似情况应该无处遁藏。
姑且认为当地政府的解释是真实的,那么当发现救灾物资中有变质的为何不按照正常程序申报、登记、拍照,再销毁呢?是否有登记和追查机制?
根据民政部《救灾物资回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于因时间长久自然损耗(坏)等不能继续使用的物资,要逐件核查登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审批后作报废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故意破坏、损毁、随意丢弃救灾物资。
对此,三台县新生镇新闻发言人吉生辉也表示,按照规定,救灾物资确实要在领取后就进行登记造册,相关调查组也正在对这些环节进行进一步调查,但最终结论尚未出炉。
关于用于节日慰问的12袋大米,经调查组初步查明,因新生镇原德光办事处在受赠食品后,存在未按时发放和被雨淋导致霉烂变质情况。该事件影响十分恶劣,是一起典型的失职渎职行为。三台县委、县政府调查研究决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原新生镇德光党总支书记、现新生镇新生党总支书记郭方平,现新生镇副镇长、德光党总支书记马昌全予以立案调查;对负有领导责任的新生镇党委书记赵亮予以停职检查;对时任新生镇有关领导进行调查追责。
目前,三台县正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救灾物资储存情况的排查摸底工作。当地表示,一旦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将进行严肃处理。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中国网事”记者江毅 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