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最伤妈妈8句话”引国人反思:欠母亲一句对不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铜之家讯:中新网5月11日电 题 “最伤妈妈的8句话”引国人反思:欠母亲一句对不起作者:王浩成母子之爱,从古至今被视为世间最无瑕醇厚的情

    中新网5月11日电 题 “最伤妈妈的8句话”引国人反思:欠母亲一句对不起

    作者:王浩成

    母子之爱,从古至今被视为世间最无瑕醇厚的情感。古人笔下的归人,面对守望多日、嘘寒问暖的母亲, 一路的艰难坎坷抛之脑后,不能长久尽孝的内疚袭上心头,只得“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时代的演进、观念的变迁,不会倾覆源自人类本能的质朴情感。然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多元文化的熏陶,使得在传统家庭中起维系作用的“忠义”、“孝悌”观念一定程度上被解构。母子两代人之间的鸿沟与对撞,更多暴露在人们视野之下。

    母亲节前夕,一组“最伤妈妈的8句话”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我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嗦”、“你那一套早过时了”、“我有分寸,别说了,烦不烦”,这8句话刻画了很大一部分人在面对母亲时的真实态度。网友们感叹“中枪”之余,也纷纷陷入深思:为什么这些“伤人语”成了我们和妈妈对话时的“口头禅”?

    是什么让我们总是伤害最亲的人?

    回忆起7年前与母亲的那次大吵,24岁的熊伟仍后悔不已。“那时候还在上高中,学习成绩很不好,和母亲常有摩擦”,他苦笑道。当被妈妈又一次数落“不努力”时,熊伟顶撞说,“学习好有什么用,没学历混得好的一大把”。“我妈当时哭得稀里哗啦”,熊伟自责地说,“现在想想那会儿自己真不是东西。”

    年少冲动下的失语如同利刃一般,在亲情的纽带上刻下深深伤疤。而现实重压下的焦虑疲惫,亦会让人蒙蔽心目,从而对来自至亲的情感诉求报以沉默。

    年过三十的王云长期与母亲分隔两地,平时聊天的机会不多。她告诉记者,当妈妈向自己倾诉、想要寻求支持时,自己不但没能成为她的臂膀,反而以满不在乎态度敷衍了事。王云坦言,那时候工作忙压力大,老家的事情无暇顾及,自然也不能体察到母亲的心情。尽管事后也会道歉,但每每想起,心中总有遗憾。

    为什么人们总是伤害最亲的人?有分析指出,面对亲人,人们卸下了“面具”,展现出了自己相对“丑陋”的一面,同时也失去了自控的意愿。另外,人们总是期待亲人对自己有着额外的包容,却对亲人有着额外的期待。这些,都是可能造成裂痕的“导火索”。

    然而,对于很多母亲而言,那些让儿女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的事情,早已成为过眼烟云。当被问及曾经那些与孩子发生的摩擦,她们大多表示“这事情早就忘记了”、“真的没什么”,朴素的话语背后,包含着每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无限宽容。

    女孩小薇直言,平时应当多给妈妈一些关心,特别是只身在外的游子,更要多和妈妈通话,让她感觉到自己一直在惦念。即使偶有摩擦,也要主动和她说话,毕竟“妈妈不会记仇的”。

    用理解与沟通回应妈妈的“过度关怀”

    在每个母亲心中,“孩子”永远是那片最柔软的自留地。面对自己的孩子,哪怕是再刺耳的话语,似乎都能为母亲的宽容所化解,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她们暗自流下了多少眼泪。

    一份调查显示,“你别管我”是最令老人伤心的话。“听到这话,像刀子剜心一样”,一位退休母亲受访时表示,“我们虽然老了,帮不上孩子什么忙了,可这心就是放不下。”尽管自己的关心有时让女儿“急眼”,这位母亲依旧表示,“养儿方知父母恩”,期望女儿将来有孩子了,能理解做母亲的心情。

    上述调查称,在“你别管我”之后,“我很忙,没有时间”、“你老了”和“别说了,没用”都是会让父母听后黯自神伤的“匕首”。

    有网友直言,我们把耐心和宽容都给了旁人,却忘记了最亲的人更需要它。除了呼吁对母亲多一份理解与耐心之外,人们也在从不同的角度反思,面对亲人稍显“过度”的关心,我们该如何找到“平衡点”。

    作为家中唯一的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独苗”,刘谦表示,不能因为在北京工作了几年,就自认为见多识广,觉得老家父母的观念和做事方法“落伍”。“父母的很多生活经验和人生见地,用当下的标准衡量,依旧分量十足,可以给做子女的提供很好的借鉴”,他说。

    一道“算算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曾流行网络,据统计,从考上大学离家,接着毕业参加工作,再到结婚有了小家,最后父母老去,这期间和父母相聚的时间加起来总共只有两年。

    其实,母亲的“放不下心”和“过度关怀”,正折射出她们自身的情感诉求。作为母亲,早已习惯把孩子当作自己生活的中心,孩子离家“自立门户”留下巨大的空虚与寂寞,令她们无所适从。长久以来,人们习惯将母亲作为依靠和后盾,熟不知自己早已成为了母亲的精神支柱。

    专家指出,对于大多数人到中年的母亲来说,她们对身边物质的关注在降低,儿女的感恩、体贴、沟通对她们来说,往往是最重要的抚慰,这比给她们买保健品、吃的穿的,更能让她们觉得温暖、贴心。

    “我爱您”外 是否还欠一声“对不起”

    近日有江苏当地媒体报道,徐州郑集镇付沃村85岁的老人金赵氏,被自己的三儿子以“婆媳关系难容”为由拒之门外,只能蜗居在村里的垃圾池中,50米外,就是三儿子家的两层小楼。法官先后18次协调无果。

    5月5日, “母亲节”的前一周,法官拉着老人三儿子陪自己坐在垃圾池中:“你什么时候想通,咱们什么时候离开”,这才“逼迫”他把自己的母亲接进家门。尽管如此,老人也只是被安置在一间四面透风的仓库。

    这一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为老人的悲惨境遇而唏嘘,为老人孩子的不孝所愤慨,更为中国人“百善孝为先”信条的失落而悲哀。

    在社交网络上,“母亲节”的话题,连日来亦逐步升温。国人感恩母亲昔日无微不至的照顾,诉说对妈妈的眷恋与依靠。然而,在“我爱您”和“感谢您”之外,“对不起”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无论是“小时候不懂事常常惹您生气”,还是“每天闲得发慌却不知给您打个电话”,亦或是“不仅体会不到您的苦心却动不动顶嘴”。当孩子大声呼喊出内心对母亲的歉疚。这些声音在虚拟空间中穿梭荡漾,其蕴含的感情却如此真切。

    蓦然回首,在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中,似乎总少不了与母亲争执闹别扭。长大之后,无论我们多么出色,在母亲眼中,却仍是那个需要自己操心、记挂的孩子。对于母亲的一腔感情,子女偶尔不能回应,乃至生出误解,便化作了向妈妈的“投枪”。

    今天是母亲节,在送妈妈一束康乃馨的同时,请不要忘记向她道一声“对不起”。(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相关报道

    舌尖上的“妈妈菜”:简单食材品味厚重亲情

    城市化中的中国式母爱:漂泊中的“两地之难”

    网友热晒“老妈口头禅” 唠叨兼具温情引集体共鸣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