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雯/漫画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出台《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问题的意见》,我国开始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程序机制,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那么,非涉法涉诉的普通信访如何处理?能否通过加快立法,完善信访制度,更好地畅通群众诉求的表达渠道?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曾经的信访体制之困
4月23日,国家信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下称《办法》)。该《办法》提出,自5月1日起,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并引导来访人以书面或走访形式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同时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下级有关机关。
“五一”小长假后,国家信访局已经不再受理越级上访材料,如果信访人没有省级信访部门的登记备案,直接到国家信访局递交上访材料,则会被劝回。
在北京南站附近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的旁边,3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各地上访群众聚集的“上访村”,要问上访村在哪里,大家都会指向南站旁边的东庄。“驻扎”在东庄的上访者,每日付着不高的房租,周而复始地跑各种机关单位反映问题,有些经济条件差的上访者会在周边随便找个桥洞安身。
在东庄周边,一条信访产业链已经形成,很多当地人会空出房子出租给上访者居住;有人兜售各级机关单位的通讯录、通信地址;还有人代上访者写“诉状”;一些小摊贩卖着与上访有关的汗衫。
随着“越级上访”的终结,那些老上访户们或许逐渐失去了在东庄继续住下去的意义,“上访村”或许也即将走向终点。
来自东北的老上访户老崔告诉记者:“我在这里住了两三年,新政策也听说了。这一下子很多地儿不接待我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很多人劝我回去,可回去谁会管我的事情?就是因为当地一直不给解决,我才来北京的。”
信访不排名了,越级上访也不受理了,老百姓所反映的问题能否在当地得到解决?地方政府对待信访是否比以前重视?这些都是各地上访者所关心的。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