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北京春季房展会期间,加拿大一个移民项目在进行推广。资料图片
今年2月,加拿大政府宣布计划终止联邦投资移民项目后,许多中国申请者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加拿大当地律师蒂姆·莱西(音译)4日向新京报记者确认,已有1300多名中国大陆申请者向加拿大联邦法院提起集体诉讼,起诉加拿大公民暨移民部。该案当日开庭审理。加拿大公民暨移民部表示,应诉期间暂不评论该案件。
新京报讯(记者高美)加拿大当地代理律师蒂姆·莱西4日向新京报记者确认,已有1300多名中国大陆申请者向加拿大联邦法院提起集体诉讼,起诉加拿大公民暨移民部终止联邦投资移民项目令他们受到损失。该案当日开庭审理。
申请人不满移民政策“一刀切”
此前有媒体援引蒂姆·莱西的说法称,他代理的1446名客户中,有1335人在中国香港提交了诉讼申请,这1335人几乎都来自中国大陆。这些申请人提出的诉讼请求是,要么联邦政府收回之前的决定,同意审查他们此前被“一刀切”的投资移民申请;要么向每名申请人及家人赔偿500万加元,而非仅退回申请款了事。
4日,蒂姆·莱西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加拿大联邦法院当日已开庭审理此案。这一诉讼如果成功,总索赔额将会高达180亿加元。如此巨额的索赔额,可能会迫使加拿大移民部门加快处理积压的申请。
据报道,今年2月,加拿大政府宣布计划取消联邦投资移民计划,由此引发轩然大波。联邦投资移民项目将在本月26日正式关闭。在此之前,加拿大移民部仍在受理联邦移民申请。但莱西表示,受理速度已经明显放缓。
加移民部诉讼期间暂不回应
和中联合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力民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加拿大政府今年2月宣布取消联邦投资移民项目计划后,很多客户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现在起诉加拿大公民暨移民部的中国客户达到了1000多人。
不过,王力民表示,与加拿大联邦投资移民项目的申请人数相比,选择提起诉讼的仍然只是小部分人。“等了四五年,很多客户已经失去了耐心。有些客户已经选择移民其他国家。”王力民介绍说,西方律师是先收费再打官司,且输赢不退,巨额的诉讼费用也让不少申请者放弃诉讼。”不过,莱西并没有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每位客户要付出多少诉讼费。
加拿大公民暨移民部昨晚表示,应诉期间,暂不对案件进行评论。
见B12版
分析
专家称诉讼胜算不大
认为加移民政策调整不应溯及既往
加拿大政府终止联邦投资移民项目,对中国申请者造成了哪些影响?
和中投资移民集团总裁王力民认为,对于申请者来说,他们最大的损失并不是经济损失,而是时间和机会。王力民介绍说,很多客户申请加拿大投资移民项目后,放弃了移民其他国家的机会。
加拿大政府突然宣布计划终止联邦投资移民项目,中国申请者该如何应对?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杨成铭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移民新政对于政策调整之后的对象有约束力,但不应“溯及既往”。对于已经提出申请的人,应该沿用之前的政策进行审查。但加拿大移民局“一刀切”,终止政策之前所有积压的申请,会对申请者造成重大损失。杨成铭表示,申请人享有主张自己权益的权力,提起诉讼也合情合理。
此外,评论员况杰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采访时表示,这场诉讼成功的胜算不是很大。首先,加拿大政府方面政策的调整应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具有调整的自主权。第二,如果加拿大方面返还申请者的抵押资金,应该说没有太多责任。新京报记者 高美
释疑
1 加为何终止投资移民项目
投资移民贡献低于预期
加拿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移民的热门选择。
联邦投资移民项目规定,申请人至少拥有160万加元资产,向加拿大政府提供80万加元的五年免息贷款,便可获得永久居留权。而且,80万加元的五年免息贷款到期后还能返还给投资者。
今年2月11日,加拿大突然宣布终止联邦投资移民项目,其原因何在。据报道,加拿大政府决定终止联邦投资移民项目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投资移民者为加拿大经济带来的贡献远远达不到预期。
加拿大财长吉姆·弗莱厄蒂称,过去10多年来,加拿大居留权和加拿大国籍的价值被严重低估,通过投资移民项目进入加拿大的移民,纳税和工资收入都低于通过其他项目进入加拿大的移民。此外,一些投资移民并没有真正居住在加拿大,他们的收入和纳税大多在亚洲发生。(高美)
2 加拿大移民有何新变化
重启联邦技术移民新政
加拿大当地时间4月23日,加拿大公民暨移民部部长克里斯·亚历山大宣布,今年5月1日起重开联邦技术移民新政,名额增加至2.5万个。申请受理时间到今年年底。
据媒体报道,亚历山大表示,加拿大移民部门为了达到今年及明年计划吸纳24万至26.5万移民目标,以满足经济需求,决定在新制度开始前,受理2.5万个技术移民申请,增加合格申请职业至50个,每一类最多1000个新移民配额。
记者浏览最新的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职业清单发现,所接受的职业中,除专科医师、心理学家等专业性较强的类别外,还包括专业门槛比较低的职业,如早期儿童教育及助理人员、物业管理员等。
新京报记者缪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