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 石岩)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4日下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所作报告为节点,一场“审计风暴”俨然来袭。本轮“风暴”虽非专门针对中央企业,但审计中暴露的央企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却再次将央企为人诟病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抛出水面。
隐性福利、少计利润、投资亏损、违规招标……这是审计署公布的11家央企2012年财务收支存在的问题,审计发现,部分央企违规金额动辄数百亿元人民币,相关部门已对19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问题之多出人意料,却也在意料之内。”面对这样的审计结果,长期关注国企改革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中新社记者感慨。
李锦指出,央企之所以成为问题高发的重灾区,有其固有的土壤。长期以来,央企组织设计采取块块管理,从人事任命到纪检监督,都是以内部管理为主,由此衍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内部监管形同虚设,这便是问题的根本。
所谓的内部人控制,即是指现代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相左而导致的经营者控制公司的现象。具体到国有企业内部,内部人控制被认为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因。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便是通过内部分利等形式化公为私,使国企内部成为“铁板一块”的“利益王国”。
如,日前公布的审计公告显示,航天科工集团下属的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利用虚假发票套取300万元,其中141.1万元用于给中层领导发放“重点工作完成考核奖”,中船工业则套取421.54万元用于购买消费卡。
“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内部监督为主,外部审计为辅。”广东社科院研究员梁军向中新社记者指出,“但在这种形势下,大家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了,谁还有动力去监督?”
针对审计报告曝光的问题,11家央企的反应可谓迅速,均表示将吸取教训,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舆论指出,这样的表态在往年的审计后并不鲜见,可等到再次审计时,仍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很多央企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这些架构形式上是有了,但却没有学到精髓。”梁军说,“只要还是按照行政管理那一套走,很多问题就不会真正得以解决。”
然而,形势不等人。中共十八大后,针对央企的监管和曝光力度显著加码,该领域已成反腐的主战场之一。从中石油、中移动系统内的典型窝案的持续发酵,到中纪委专设国资监察室、派驻央企专职纪检负责人,再到国资委专项巡视、公布“反腐五年规划”……央企“步步惊心”的同时,使其监督管理体制设计成为必须直面的严肃命题。
“下一步的改革应以打破内部人控制为核心,让监事会等机构真正发挥作用。”谈及有望于今年出台的国企改革方案,李锦说。
此前有媒体透露,国企改革方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如进展顺利,最终方案有望在今年9月以后对外公布。可以确定的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或将成为本轮国企改革的核心。
“放一些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央企,前者出于保护自身资金安全的本能,或将对央企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有所助益,进而减少审计中再发现问题的可能性。”谈及混合所有制,梁军表示。
而在李锦看来,鉴于央企面临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他对“毕其功于一役”不抱太大希望。“这里面的利益纠葛太深,要走一步看一步。关键还是要看高层的反腐决心。”李锦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