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4岁病童待捐遗体助他人 孩子遭遇引网友关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硕
    铜之家讯:长时间不进食的“狗狗”吃下一口冰激凌后,妈妈何成琴含泪亲吻着他。“狗狗”的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邱培亮展示“狗狗”4岁生日的

    长时间不进食的“狗狗”吃下一口冰激凌后,妈妈何成琴含泪亲吻着他。

    “狗狗”的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邱培亮展示“狗狗”4岁生日的照片

    ■核心提示

    昨日,一则名为“贵州夫妻带着病重儿子在重庆等待捐赠遗体”的报道,被新华网、人民网、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各大门户新闻网站转发,引起全国网友关注。据悉,报道中的邱培亮一家三口均为六盘水市人,由于他4岁的儿子(乳名“狗狗”),患上一种难以治愈的肿瘤。为了更好地帮助其他患者,邱培亮和家人商议决定前往重庆,准备等待捐献儿子的遗体。

    据六盘水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狗狗”属于贵州第一例登记遗体器官捐献者,将尊重捐赠当事人意愿。重庆新桥医院医生表示,根据相关法规,捐赠流程尚未启动,但折射出缺乏对于类似弱势群体救治的保障机制。

    狗狗一家

    引网友关注

    6月30日,《重庆晚报》用两块版面刊登题为“4岁娃患恶性脑瘤 夫妻租房等捐献遗体”的报道。

    据了解,报道中的邱培亮及何成琴夫妻俩,家住六盘水市钟山区,他们4岁的儿子名叫“狗狗”。今年4月10日,经六盘水市一医诊断,发现“狗狗”脑部有个名为“原发性脑干胶质瘤”的肿瘤,已压迫到孩子的部分运动神经。因设备及技术条件有限,当地医院不敢做手术。邱培亮咨询得知,儿子患的病等于“被判死刑”,根本没法医治。

    邱培亮说,他听过一种叫遗体器官捐献的方式,孩子离世后,肾脏、角膜可以移植给需要的人。“算是换一种方式的延续吧,或许会有人记得‘狗狗’的名字。”经与家人商定,邱培亮夫妻决定准备捐赠儿子的遗体,并向贵州省红十字会提出申请。

    省红会派遣专家前往六盘水评估后认为:肿瘤位置在脑干部位,很难明确得出孩子还能存活的时间,孩子有可能出现发病后快速死亡的情况。医生没把握在孩子发病到病逝期间,顺利地将他送到贵州有资质的医院进行器官移植,建议家长到捐献经验更丰富的重庆捐献。

    该报道刊发后,在网上引起网友关注。记者在“重庆晚报新浪官微”上看到,相关评论已达上万条。另外,在百度引擎上搜索“夫妻出租房内等捐献儿遗体”,后翻30多个页面,均是各地新闻网、论坛转载该报道的文章,其中不乏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网站。腾讯新闻、新浪新闻、搜狐新闻等门户网站,也将该报道列在头条的醒目位置并配图说明。

    红十字会:尊重家属捐赠意愿

    据六盘水市红十字会业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邱培亮于5月27日到当地红十字部门表达捐赠“狗狗”遗体器官的意愿,领取并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据介绍,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以来,贵州省第一例登记遗体器官捐献者。

    “狗狗”住院期间,六盘水市红十字会派人看望并慰问,但邱培亮夫妇一直婉拒,不接收慰问金。上述负责人说,邱培亮夫妇确定去重庆后,六盘水红十会与重庆相关方面进行沟通。6月12日,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派专车、医生和护士,护送邱家前往重庆。

    “按照《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遗体器官捐赠虽有属地登记的原则,但也要尊重当事人在哪里捐的意愿。属地登记不是强制要求,比如贵州人尽可能在贵州捐献,但如果当事人选择异地捐献,相关部门得尊重其意愿。”这名负责人说,邱培亮夫妇选择到重庆捐献,主要是考虑重庆器官移植的医学条件更成熟,希望在那能帮助更多需要的患者。

    医生:呼吁建立保障机制

    据《重庆晚报》报道,目前,邱培亮一家正在重庆市坪坝区的一个小旅馆里等待捐赠。截至6月30日晚20时,记者试图拨通邱培亮夫妻俩的联系电话,但均处于关机状态。

    重庆新桥医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告诉记者,十余天前他曾为“狗狗”进行过治疗,但“狗狗”的病情特殊,医学上的所有临床方法都不足以治愈;倘若进行过渡性治疗,医疗费用昂贵不说,还会加重“狗狗”的痛苦。

    该医生表示,根据我国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的相关法规,器官捐献者必须在没有自主呼吸之后才能进入“待捐状态”。也就是说,只有等“狗狗”出现脑死亡或心跳停止后,捐赠流程才能启动。“娃娃才4岁,有些器官还未发育完全,即便进入捐赠流程,器官还需进行医学鉴定是否可移植”。医生说。

    据悉,类似“狗狗”家庭陷入困境的状况,全国不乏例子。该医生认为,目前有医疗保险等制度,但缺乏救助该类群体的保障机制,仅靠媒体呼吁、医院相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政策上制定保障机制,让此类群体在家庭遭遇重创后,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家人继续生活,或是一种有效手段。 本报记者 高松 胡波

    网言摘录

    @心梦:可怜的孩子,伟大的父母,好痛心,更多的是无奈。我觉得有关部门应该关注及重视这些,看能不能专门成立一个机构,让这样的捐赠者在最后的时光也得到关爱。

    @榊绌傀嚤:如鲠在喉,多希望时间停止,留住这个可爱的精灵。

    @藕藕宝宝:可爱的孩子,我想你可能还不谙世事,却承受着如此分量的折磨。我很遗憾没人帮得了你,但我们都祝福你,感激你,为你自豪!

    @乐山创捷:太残忍,太伟大,太感人。

    @ 不惑人生:愿孩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少些痛苦多些快乐。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