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行业频道
    组织机构 | 工业园区 | 铜业标准 | 政策法规 | 技术资料 | 商务服务 |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伦敦铜价 | 纽约铜价 | 北京铜价 | 浙江铜价 | 江苏铜价 | 江西铜价 | 山东铜价 | 山西铜价 | 福建铜价 | 安徽铜价 | 四川铜价 | 天津铜价 | 云南铜价 | 重庆铜价 | 其它省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梳理审计署近5年公告:央企存十大屡审屡犯顽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官志雄
    铜之家讯:特约审计员揭央企顽疾病根:国企预算制度存缺陷【封面故事】审计署审出央企十大“牛皮癣”《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

    特约审计员揭央企顽疾病根:国企预算制度存缺陷

    【封面故事】审计署审出央企十大“牛皮癣”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

    每到年中,审计署就会密集发布审计公告,交上一份中国财政经济的全面体检报告,政府部门、大型国企、重大专项,都是体检对象。用审计署工作人员的话来说,这是“一年来审计工作成果的一个集中反映”。

    今年6月16日至25日10天内,审计署共发布了18份审计公告。6月24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这场集中上演的“审计风暴”,收获了不少“点赞”。

    李克强总理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严肃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他用“牛皮癣”来比喻那些“屡审屡犯”的老毛病。他要求,对于审计出的问题,不仅要列出整改的“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逐个“对账销号”,更要建立起整改的长效机制。

    央企审计一直是审计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审计署每年都会选择一些重点企业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

    今年,审计署发布了对11家央企的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这11家央企分别是: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自2010年审计署首次单独公告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以来,审计署已公布了对50余家央企的审计结果,每年抽查的央企几乎都不重复,涵盖烟草、军工、石油石化、电力、能源、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电信、建筑等领域。

    对央企审计的重点内容包括:检查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经济政策与决策部署情况,保障国家政策落实;揭示和反映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潜在风险和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案件线索,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检查企业重大经济决策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推动管理水平提升;检查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通过梳理2010年至今5年的央企审计结果公告,《中国经济周刊》发现了被审计央企的不少“牛皮癣”。这些“屡审屡犯”的问题,几乎每年都存在,被点名的央企也为数众多——以这两个指标综合排序,前十位分别为:重大事项决策不规范,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大宗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公开招投标,违规发放薪酬福利等,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到位、有欠缺,项目未批先建,违规投资房地产,超标准购置公务用车,违规炒股、理财,违规建高尔夫球场。

    审计署企业审计司负责人表示,截至2014年5月31日,相关企业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194项,对19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厅局级干部32人。同时,按照审计要求,企业已补缴各项税款1.78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32.96亿元。对提出的62项审计建议,企业均已采纳。下一步,审计署将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

    今年发布的审计报告中的11家央企也均在审计报告发布后第一时间发表相关说明,称大部分审计发现问题已整改完毕。一些央企还表示,将继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整改,建立惩防协同长效机制,以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屡审屡犯”的问题真的不会再犯了吗?人们拭目以待。

    央企十大“牛皮癣”

    p22

    1重大经济决策不合规

    《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对11户中央企业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后发现,一些企业存在重大事项决策不规范,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损失等问题。抽查11户企业的791项重大决策事项中,有230项(占29%)存在违反“三重一大” (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决策程序、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以及决策内容不符合规定等问题,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134.68亿元(详见表一)。

    《审计工作报告》还点名指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集团”)的油气开发、并购重组、国有资产处置等过程中,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违规决策,甚至与民营企业或个人串通牟取私利,严重损害国有权益。

    事实上,历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均指出了央企重大经济决策不合规的问题:如2012年度审计发现1784项重大经济决策不合规,形成损失及潜在损失45.57亿元;2011年度抽查企业617项重大决策中,有74项存在违规问题,已形成损失及潜在损失34.61亿元;2010年度抽查企业的625项决策中,有164项存在可行性研究不充分、未按规定报批、违反内部决策程序等问题,造成损失及潜在损失34.14亿元。

    值得关注的还有央企境外投资及财务管理的不完善。审计指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下称“中国兵装”)境外投资总体效益不佳,在境外投资成立的17家海外公司中,至2012年末有5家已停业、7家累计亏损1.38亿美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称“中国航天”)境外投资及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至2012年底所属部分境外企业共亏损1.42亿元,且目前仍有两家企业的股权由单位委托个人代持。

    央企违规对外借款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时而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例如,1999年至2011年,中石油集团所属吉化集团公司未经中石油集团批准向其控股公司出借资金,2012年5月形成损失1.52亿元。

    2008年至2012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下称“航天科工”)所属企业借给贵州航天红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26亿元,因对方经营亏损严重存在损失风险。

    p23

    2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

    梳理近年来审计署对国有企业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会计核算不准确一直是常见问题(详见表二)。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审计发现,11户企业2012年收入、利润和资产不实金额分别为73.37亿元、56.67亿元和88.44亿元。

    收入、利润不实的问题在上年度同样很突出。上年度审计署重点抽查的10户企业2011年收入不实46.65亿元、利润不实36.37亿元。审计报告指出,一些企业为完成考核指标或少缴税款等,虚构销售或成本费用,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12下一页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购物车(0)    站内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