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7月19日电 (颜霖霖)中国探月工程的几位杰出专家19日在香港科学馆出席“九天揽月──探月话嫦娥”科普讲座,介绍中国在探月工程方面科技自主创新的成就,吸引了不少香港市民。
在当天的讲座中,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提到,55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他认为,对比当时美苏的太空竞赛,中国现在的探月工程更为理性。
在讲座之前,吴伟仁就对记者说,中国探月工程在火箭推动、精确入轨、探测器设计、测控通讯、科学载荷等技术上,都有质的飞跃。这些技术除了对航天技术,还将对许多基础研究,如材料、自动控制等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
在讲座中,吴伟仁特别提到,“嫦娥三号”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表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未来的“嫦娥五号”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希望实现中国的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他又指出,“嫦娥三号”月球车“玉兔号”如今虽然出现了短路故障,但它已光荣地完成了任务。
出席讲座的几位专家还分享了探月的点点滴滴。为模拟高温、乾燥、少风的月球环境,负责“玉兔号”月球车设计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贾阳说,他们一行设计师就曾在新疆沙漠进行了长达1个月的严峻实验,所以科研生活是刻苦的,要抱着乐观的态度。
负责着陆器设计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熇则讲起一回“箭在弦上”的经历:在一次试验进行中,推进剂贮箱发生了增压现象,干扰了他们对阀门工作状态的判断,但倘若终止试验,推进剂很可能造成泄漏,发生爆炸。
张熇续说,试验队人员最终将故障定位于阀门自身出现异常关闭,但阀门多不胜数,结果该系统主任设计师冒着生命危险,用人耳贴在试验器旁听,以便准确地判断着每一个阀门的开关状态……待到问题成功解决,试验器顺利地悬停、地形识别、平移及下降,他们已工作了将近16个小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