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留蓉外籍人士坚守抗“疫”:希望城市早日“康复”
中新社成都2月23日电 题:留蓉外籍人士坚守抗“疫”:希望城市早日“康复”
作者 岳依桐 单鹏
正在执勤的警察、给市民量体温的保安、戴着口罩的出租车司机……打开尼泊尔人阿马的微信朋友圈,一张张照片还原了疫情期间成都最真实的城市面貌。作为一名专业摄影师,对于“四川女婿”阿马来说,用相机记录下这座生活了5年城市的点滴,是自己抗击疫情的最好方式。
“成都是我摄影事业起步的地方,它塑造了我,我在这个特殊时刻选择留下并抓拍这里的一切,是一种回馈。我爱这个国家,所以我不会走。”疫情发生后,阿马身边的一些外籍朋友陆续离开中国,但阿马选择留下。他说,自己怀念往日成都街头熙熙攘攘的景象。“希望人们通过我拍的照片,看到无数为城市默默付出的人,从而更有信心战胜疫情。”
疫情期间,阿马拍摄了上百张照片。他最满意的一张照片里,一个银行保安戴着口罩,站在玻璃门后目视远方,面前的玻璃门上贴着喜迎新春的“金鼠”,但它的身体被一张“请佩戴口罩”的通知覆盖着。“这张照片体现出中国人对抗击疫情的关注和重视。”阿马流露期待,“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城市赶快‘康复’。”
3年前,法国人托马斯来到四川求学。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在成都创业。“最近我在网上办公,召开网络会议,一切都正常。疫情没有让工作、生活陷入停滞。”托马斯表示,疫情只是小插曲,相信中国一定能战胜疫情。
疫情发生后,当地社区工作人员对外籍人士的关心和照顾让他备受感动。为了贡献自己的抗“疫”力量,托马斯利用工作间隙在居住的桐梓林社区当起志愿者,这里是成都市外籍人士最集中的社区。
“我和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排查外籍人士的家,协助双方沟通,了解居民是否需要帮助。”托马斯说,虽然能做的不多,但能够为这座城市付出,自己很高兴。“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风雨很快就会结束。”
同样居住在桐梓林社区的斯里兰卡人沙浪也选择留守成都。疫情发生后,父母不断催他赶紧回国,但沙朗拒绝了。他告诉父母,成都的社会生活井然有序,政府采取了包括小区封闭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人们都很有安全感。“我准备好了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我想在成都和大家共同抗击疫情。”
沙浪是桐梓林社区邻里中心的志愿者之一,在主动参与上门排查等工作期间,沙浪日均走访80户到100户人家,每天步行超过两万步,“我爱成都,这里安逸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的美食带给我很多快乐,在这段特殊的时间,我也想为这座城市做些事情”。
来蓉超过3年的沙浪中文流利,听、读、写都毫无压力。考虑到部分外籍人士中文水平有限,沙浪还在网上发布英文资讯,让在蓉外籍人士及时了解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我发布了一篇筹集医用物资的信息,有20多个外国朋友主动联系,要捐赠口罩和防护服,目前已经与有需求的医院进行了对接。”沙浪说,“不论来自哪个国家,现在我们都是‘成都人’,都是‘中国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