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之家网讯:铜库存创新高,“融资铜”功不可没。作为制造业乃至经济的晴雨表,铜历来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铜的下游需求也持续低迷,眼下正是铜的消费旺季,市场却一片萧条,铜库存总量已达到10年新高。实际上,“融资铜”的虚高和下游低迷双重因素导致了目前高库存现状。
铜库存量近来持续攀升
“铜库存自今年二三月份以来一直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上海保税区的铜库存目前已经达到了50万吨到60万吨左右。”知情人士透露说。
而据消息人士描述,目前国内铜库存已经堆积如山。“在一家专门存储铜的仓库,密密麻麻堆满了比人还高的铜板,而在近万平方米的仓库里头,像这样铜板的库存量达到2万吨左右。”上述人士称,“国内的金属仓库已经被塞得满满,工人们开始在粮食储藏区堆放铁矿石,把铜存放在停车场上。”
据他介绍,往年这个时候是铜贸易的高峰期,进出口频繁。但是最近一段时期,仓库里只进不出,少了往日的繁忙。“在大约一个多小时里,没有看到一辆前来提货的车,不少需要入库的铜板,由于没有地方存放,只好堆在了外面。”据说,除了室内的仓库堆满了铜,仓库外面的马路上形成了十分壮观的铜墙,除了这种表面布满灰尘、铜锈,放置时间较长的铜板外,更有许多颜色鲜亮、最新生产出来的铜源源不断地运过来。
铜业资深人士毛一伟告诉记者,从各方面数据的收集来讲,国内的库存目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保税库目前可能积压的数量在50万-60万吨之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电力行业、建筑行业及交通运输业等对中国铜消费的贡献率超过七成,家用电器、电子消费品也占国内铜消费的一席之地,这些下游需求当前仍处于疲弱的态势,无法有效拉动铜的需求。但是,今年以来,中国的铜进口量一直有增无减,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累计173.60万吨,同比增长48.8%。
“融资铜”趋势也逐渐上升
早在今年4月,上海保税区的铜库存就出现了显著上升的趋势,库存量达到55万吨左右。当时,渣打银行大宗商品分析师朱慧表示,“现在进口铜到保税区进行库存的,可不只是用铜企业,很多库存都被用作了短期抵押融资,做这事儿的各行各业都有,有一些根本就不从事铜业相关生产和贸易。”
一位国内大型铜冶炼企业的内部管理层说,可以说保税区里面的铜库存,用来做过融资的比例至少在80%-90%,这无疑夸大了中国实际铜需求。
融资铜,即国内铜企与交易商通过银行开出的延期付款90天-180天美元信用证,将境外现货铜进口至中国保税口岸,注册为保税库仓单再向银行申请仓单质押美元贷款,用于企业现金流周转、参与民间借贷与证券投资等。
记者了解到,就上海一地,洋山保税区铜库存约为20万吨,上海保税区铜库存更高达60万吨,其中80%-90%是融资铜库存,市值约400亿元。
由于去年的信贷紧缩,铜融资在去年就比较“红火”,甚至虽然单纯进口铜已经是亏损,但对贸易融资来说还是有利可图。不过,如果国家对铜融资的相关政策发生变化,或者银行融资政策发生变化,逐渐堆积的铜库存无疑将给铜市和企业带来巨大的危机。
但是“融资铜”造成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由于我国铜进口长期价格倒挂,铜进口却不受影响,是因为不少企业虽然承受每吨2000元的亏损,却可以利用政策,从银行贷到紧缺的资金,进口铜贸易已被江浙一带企业拓展为融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