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的理想境界是学会做减法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要想克服激励制度不起作用的现象,需要管理者反思自身,面对劳动者成为智慧人的现实,增强激励的多样性和针对性。然而,激励的理想境界应当“以道结心”,通过“以道结心”形成一种激励组织,使得工作与员工生活目标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实现自我激励。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术”而在于“道”,需要克服“术”的激励过度而“道”的激励不足等问题。也就是说,在“术”的层面上不是要做加法而是做减法。
首先,在工作中减少员工“被激励”的状态,增强劳动者工作的使命感。佛教似乎与世无争,其实也讲激励,他们的成功法则就是做减法:先减利,再减名,再减情,好比由世俗中的挑120斤减到100斤。这叫做有舍才有得,该放下时就放下,才能进入“极乐世界”。企业活动是讲现实的,但是物质欲望的扩张有可能导致贪得无厌,激励不足与激励过度纠结不清。所以心理学家认为,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进步等精神上的满足才构成激励因素。因此企业在保证员工有尊严的劳动之后,应当在物质奖励方面适当做减法,以突出精神方面的激励。这种减法并非不重视物质奖励,而是要强调物质奖励的“意外”性,变事前的“许愿”,为事中、事后的及时认可。否则,得到物质奖励后会让员工觉得是理所应当,不具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