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之家网讯:莱芜锡雕再引关注,观赏实用两相宜.在中国浩瀚的民间工艺中,莱芜锡雕工艺堪称一绝。品类繁多,造型美观,不仅有普遍的生活使用价值,也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莱芜锡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其精湛的工艺,蜚声中外。锡雕历史悠久,古老的齐长城及壮阔的“长勺战鼓”也为莱芜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万国博览会获奖的锡香炉
明清时期是莱芜制锡业的全盛时期,主要流传在莱芜的广大农村,最早见于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一带的穷苦百姓中。他们为了谋生,利用掌握到的这一独特手艺作为混饭吃的本领,肩挑简易的加工工具,四处奔波,手工打制各种锡质家用生活器皿,如酒罐、酒壶、酒盅及卖酒用的酒提、酒漏斗等。
酒具器皿能测毒
据说,用锡制成的这些酒具,在盛酒的过程中可以保持酒的本来面目,不串味,不变质。另外,还可以检测酒中是否投毒。若是毒酒,锡制酒具器皿会有变色反应。在酒具器皿中,锡酒壶最普及最实用。由于酒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利用率较高,制作者们又从普通的锡质酒具加工,逐步向高层次探索和追求。他们在酒具上添置花样,提高酒具的观赏价值,先在酒壶的嘴与壶身的交接处焊接上十二生肖,又逐步增添花虫鸟兽,扩大锡制品的生活使用领域和艺术观赏领域。
工艺不断追求创新
莱芜市莱城南关有一个王姓制锡世家,他们总结了历代的制锡经验,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锡雕工艺。经过王姓家族五代人的创造革新,制出的第一批配套茶具、酒具器皿,漂洋过海,走向了世界。他们制作的古香炉,妙趣横生,别具一格。这种锡香炉不仅在国内名声大噪,而且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国际银牌奖。其后的几十年里,莱芜锡雕又有了长足发展,制作工艺更高一筹。
新中国成立后,莱芜锡雕更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当代艺师们在先辈们的加工基础上又将镶嵌、浮雕等艺术成功地移植在锡雕上。花样繁多的锡雕落地台灯,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成双成对的锡雕“盘龙花瓶”达到了莱芜锡雕业的又一艺术高峰。
式样繁多别具匠心
莱芜锡雕按用途分为:礼器、饮具、灯烛具、烟具、薰具、文具、化妆盒、纪念章、纪念币、浮雕摆件、花瓶、储藏用品等;按表现内容分为:花、鸟、鱼、虫、诗词歌赋、龙、凤、走兽、吉祥物、人物、传说故事等,多达100种以上。
莱芜锡雕发展到现在,其造型、镶嵌、雕刻、磨洗等手段都有了较大的创造革新,使锡雕艺术日趋完美,大放光彩,不断攀登高峰。茶具、酒具、香炉等实用手工艺品,式样繁多,工艺精巧。除大部分在国内销售外,也有的打入国际市场。莱芜锡雕以精锡为原料,靠手工制作,加工分为化锡、制板、下料、焊、洗、磨、雕、镶嵌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者要首先确立主题立意,结构层次,待构思成熟后做出草图,制出模型小样,即可再化锡,制板,下料,焊接成型。其独到之处是烤焊,把焊成的毛坯,分别用锉、粗糙的纺织品、绸缎等软纺织品,经过粗、细、精三个磨洗阶段后,便可雕刻。
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
一提起长城,大家就想到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其实,修长城并不是秦始皇的首创。被称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早在齐桓公时就开始修筑长城,比秦长城还要早400余年。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登上齐国君位,厉行变革,富国强兵,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在军事上,则开始了齐长城的修筑工作。这一巨大工程直到齐宣王时才告完成,历时380余年。齐长城西起长清广里村北,沿泰沂山脉向东,横跨齐鲁大地,直达青岛,从东于家河村入海,全长618公里。其中莱芜境内的齐长城,西起莱城区大王庄镇芭麻峪村的东山,经大王庄镇、雪野镇、茶业口镇、和庄镇,最后自和庄镇平州村出境,共跨越200余个山头,35个村庄,全长64.16公里。
齐长城这段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从沧桑岁月中走来,见证了漫长的历史。关隘、城墙、烽火台,齐长城这些主要组成部分,在莱芜境内都有遗迹可寻。关隘,都是建在交通要道上,战争时候便于防守,和平年代又有利交通。境内有三大关,十二小关。三大关分别是锦阳关、黄石关和青石关。
锦阳关又名通齐关,位于雪野镇长城岭村。关东西两面横锁着烟火台、长城岭山,中通莱明路。原关楼高8米,门洞高6米,宽4米,进深8米。1938年,已经毁于战火。如今的关楼,是近几年新建的。锦阳关段齐长城体系完整,气势雄浑,保存了古代军事要塞、交通要塞之风貌。
由锦阳关逶迤而东,到茶业口镇北王庄村北,这里就是黄石关。关楼已无,形制与锦阳关相同。关南东侧的高地上,原有孟姜女坟和孟姜女庙3间。孟姜女哭倒秦长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其实专家考证,孟姜女是齐国人,哭的也是齐长城。在长城沿线,孟姜女庙和坟有多处,境内除黄石关外,后关也有孟姜女庙遗址。
在大梯子山下的青石关村就座落在大梯子山和东封山之间的垭口上,村子东北部就是齐长城规模最大的关隘——青石关。该关与锦阳关、黄石关形制不同,称之为关城更为合适。关城长宽各百米,有南、北、西三座城门楼。西门通往今淄博博山区的樵岭前村;而南北二门,却是通衢要道。南门上方曾经镶嵌着“青石关”石匾,现保存在关门东侧的屋墙上。北门顶原建有重檐的玄帝阁,现仅存阁基,东西长10.5米。阁基下就是北门洞,用长条石发碹建成,高4米,宽2.56米,进深8.7米。门洞两侧各有一个直径20多厘米的圆洞,当关门关闭,两洞之间插入圆木,关门就牢不可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恢宏大气的“长勺战鼓”
“长勺战鼓”是莱芜又一景观。源于著名的长勺之战,鲁国曹刿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留下一鼓作气的千古佳话。“长勺之战”的遗址,在今苗山镇东勺山、西勺山一带。而振奋军心的“长勺战鼓”据说是从莱芜官厂村的一个皮鼓作坊中制作出来的。在第11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长勺战鼓”震撼登场,莱芜人民的豪迈一览无余。
长勺战鼓及鼓乐一直是胜利的象征,由原来的军用鼓乐演变为民间娱乐、祭祀、庙会、庆典、社火等社会实用性鼓乐。后又由单一演奏变为玩狮、舞龙、扭秧歌等伴奏性演奏,已经有六百年的历史。目前的鼓谱曲调是通过传承人的口传身授重新整理而成的,现传承人所教授的鼓谱是据史书资料记载和通过民间搜集的。
长勺鼓乐的特征也是非常鲜明。节奏明快,跌宕起伏。轻则似行云流水,重则如雷霆万钧,静则如玉兔守月,动则如万马奔腾。长勺战鼓的种类有帅鼓、将鼓、战鼓、更鼓、火鼓等。长勺战鼓的阵式有10种,分别为一字长蛇阵、二队相逢阵、三星高照阵、四季平安阵、五谷(鼓)丰登阵、六出奇兵阵、七巧变幻阵、八面来风阵、九九归一阵、十面埋伏阵等。